1、燕麦的种类、分布

燕麦(Avena spp. )属于一年生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属植物,分为有壳燕麦(亦称皮燕麦,Avena sativa )和无壳燕麦(亦称裸燕麦,Avena nuda)两种,皮燕麦主要用于生产籽实精饲料和饲草,通常称为饲用燕麦。裸燕麦可粮、饲料和饲草兼用。裸燕麦主要栽培用于粮食和保健食品,由于其蛋白含量高,淀粉含量低,与其它谷物食品比,具有饭后抑制血糖浓度上升和调整胰岛素的功效,常被用作糖尿病患者的食品。

燕麦是一种古老的农作物,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文字记载。燕麦属于禾谷类作物,主要种植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中国、芬兰等温带地区,其中大部分用于饲用,少量用于粮食,19-20世纪上半叶,其全世界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位居第四位。随着机械取代了畜力,其种植面积逐步下降。在20世纪后期,全世界燕麦的总产量为3500-4500万吨,位居第六。由于其适应性强,干草和籽实营养价值均高,适于凉爽湿润的地区生长,特别是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已成为的栽培牧草和精料饲用作物,在赛马、奶牛等饲养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燕麦育种的突破,饲用燕麦可以在干旱灌溉农业的地区大量种植,产量更高。目前,我国有17个省区种植燕麦,主要有河北、内蒙古、青海、山西, 其次为甘肃、宁夏、陕西、新疆、吉林、辽宁、四川、贵州和云南。

2、燕麦的生物学特性

燕麦有春性和冬性之分,冬性燕麦生育期长,一般在200天左右,主要在的冬季种植。春性燕麦主要在北半球种植,生育期一般在85-120天,株高60-160厘米,有些品种可高达200厘米以上。高杆品种产量高,在同等条件下其种子和饲草产量分别比矮杆品种高18%和29%,高产的同时也会带来植株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而矮杆品种即使在加大播种量时也不易倒伏。播种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在高海拔,生长期短的地区,宜于早播种,并可加大播种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热资源获得尽量多的生物产量,采用早熟品种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燕麦具有的抗旱能力,但对水分反应敏感,尤其是在开花和灌浆期。在抽穗前后要求相对湿度在57-68%,其蒸腾系数为58-676,仅次于水稻,而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中国北方旱作农区之所以适宜种植燕麦,原因是其生长盛期正值当地雨季,水热条件满足燕麦生长的要求。所以,在东北地区,水热资源相对青海和一些高原地区较高,植物生长期长,而且6-8月为雨季,有效积温也高,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期,使燕麦出苗、分蘖拔节期正处于气温高、雨量充沛的时期,使其抽穗期正值8月底和9月初,雨季已结束,保证调制出高品质的干草。

燕麦的病害主要是冠锈病,国外已培育了抗冠锈病的燕麦品种,如加拿大的Dumont、Riel和Robert;美国的Steele和Valley品种,可以引进栽培。同时,燕麦要避免连作。

3、燕麦的经济价值

燕麦营养价值很高,其籽实蛋白含量可在14-15%,可达19%,明显高于小麦和水稻。青刈燕麦茎秆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很好,各种家畜喜食,尤其是大家畜喜食,干物质消化率可达75%以上,充分说明禾本科干草虽然NDF高,但ADF相对较低,可消化NDF含量高。一般禾本科干草NDF含量高于苜蓿,但纤维消化率和适口性高于苜蓿。所以,仅用相对饲用价值(RFV)衡量,禾草常比豆科牧草低,采用相对饲草品质(RFQ)衡量禾本科牧草品质更为合适。贵州春播燕麦,一年可刈两茬,鲜草产量可达45000-52500千克/公顷,干草产量为11250-13125千克/公顷;北方种植燕麦主要用于干草生产,干草产量为7500-12000千克/公顷,作为籽实生产,主要用于粮食和饲料,种子产量在3750-6750千克/公顷。

品种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高产品种可以提高干草产量20%以上,而且茎叶比也不同,产量越高,叶量越丰富,其干草产量和品质均高。所以,不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引进新品种,对燕麦草生产的效益影响重大。其次,是栽培技术,适宜的密度、合理施肥均对燕麦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收获时期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单播燕麦收获期应在抽穗期至开花期,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马春辉等研究表明燕麦单播和与箭舌豌豆混播,刈割期为燕麦蜡熟期,箭舌豌豆在结荚期,此时,单位面积粗蛋白含量,而且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