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体的认识,人们最常提起的关键词,恐怕就是五脏六腑了。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包括科教授在内的很多小伙伴都无法瞬间说出五脏+六腑的11个名字

五脏的话……大概说到心肝脾肺就卡壳了:

“还差个胃还是肾来着?”

如果您也有相同的迷思,那就要好好看看下面的内容咯!

脏和腑分别是啥?有啥区别?

你所不知道的五脏和六腑

首先,五脏六腑是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日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不用翻医书,词典释义中就说得清清楚楚↓

五脏:脾、肺、肾、肝、心。

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这些身体名词您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却很少有人能知道五脏和六腑是如何区分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带着以后不露怯的决心,科教授准备和大家一起看看古籍中的定义。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就像上面古籍中说的,五脏和六腑之间是有紧密关联的,简单说是表里的关系,脏为里,腑为表。

心对应小肠、肺对应大肠、脾对应胃、肝对应胆、肾对应膀胱。

它们的对应关系很多成语和短语中都有体现,比如不伤脾胃比喻一件事无关痛痒;这个人有一副好心肠;肝胆相照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这么一说,是不是好记多了?

顺便说一句,三焦在六腑中比较特殊,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将躯干划分,是个“大腑”。

《类经·脏象类》记载:“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那么三焦是干啥的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阶钻研下~

古人很喜欢用五脏六腑表达情绪

这些成语有深意

对《黄帝内经》感兴趣的小伙伴了解,五脏六腑不仅仅是人体内的器官,更与我们的情志有着密切联系,科教授翻了翻字典发现……

古人用肚子里的东西表达感情了,妥妥发自肺腑滴!

肝肠寸断:意思是指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比喻伤心到,也形容饥饿到了。《战国策·燕策三》书:“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沁人心脾:意思是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林稹在《冷泉亭》诗中写:“一泓清可沁诗脾。”

铁石心肠:意思是心肠硬得像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皮日休在《宋璟集序》描绘:“宋广平刚态毅状,疑其铁石心肠。”

雕肝琢肾:意思是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韩愈在《赠崔立之评事》诗中写:“劝君韬养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肺腑之言:意思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