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姓“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姓”究竟是指什么?

据《通鉴·外纪》中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姓”是一个族群最初的族号(出自母系),随着族群的不断分化,各新族群为本族群另外新起的族号就是“氏”(代表父系)。

如秦人的祖先“赢”姓,就分出了江、徐、黄、秦等十四氏;与西周王室同姓“姬”的诸侯国,以各国号为氏,又衍生出了郑、卫、虢、晋等氏……

战国以前,“姓”、“氏”是特权的体现,二者之间有严格的区分。

待嫁女子称“姓”,按照在家中的排行,在姓前用)、仲、叔、季加以区别(嫡出长女用“伯”,庶出长女用“孟”),出嫁后会在“姓”前冠以夫家的“氏”,而男子除“国君、公子无氏”外,其余皆称“氏”,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字。

如秦始皇,姓赢、氏赵、名政,在《史记》和更早的文献中,都是称呼其为“赵政”、“秦政”,而不是“赢政”。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姓、氏界限逐渐模糊,开始“以氏为姓”,到汉代则“姓与氏合”。

其实,我们今天名字当中的“姓”,都是由古代的“氏”流传下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百家姓中的很多“姓”都出自同一“姓”的原因。

如周、王、蒋、卫、郑等姓都出于“姬”姓;谢、崔、高、吕、齐、卢等姓都来自“姜”姓……

再说回孟姜女。

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大将杞梁为国战死后,杞梁妻以对烈士不够尊重为原由,拒绝了齐庄公派人去郊外吊唁杞梁的旨意,后来齐庄公听进了杞梁妻的话,亲自去到杞梁家里,并隆重的在郊外将其安葬。这件真人真事被史学界公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

在后人不断的加工改编中,这个故事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内容改动:

次是战国时期至汉代,在这段时期内加入了“哭夫”、“城崩”、“投水”等系列情节;

第二次是在唐代,诗僧贯休将故事背景改设为了“秦朝”,把“杞城”说成“秦长城”;

第三次是在明代,老百姓们把“杞梁妻”改为“孟姜女”,把“杞梁”更名为“范喜良”或“万喜梁”。至此,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正式定型。

由此可见,不管是春秋时候的“杞梁妻”,还是传说中秦朝的“孟姜女”,她们都是生活在“姓与氏合”之前的朝代,都应该遵循旧有的姓、氏规则。

所以,孟姜女,是姜家庶出的大女儿,不姓孟,姓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