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求败,意指已经到了人们认为的很高的境界,想找一个能与自己匹敌的人都很难,非常寂寞无奈与空虚。

这可能是练功的较高境地。已经在清灵境地,稍显寂寞之意。但要去往清灵境地,绝非易事。

练功最忌讳妄想,你最想得到的,就是你的妄想,就越得不到。但咱们都是俗人凡人,且天资普通,起步还晚,不让所求之妄想,脑子是不会空下去的。没有这个妄想,还会有其他的思维活动。要想进入万籁俱寂、空旷虚灵的境地,难呀!

我特别理解的这种难,首先是心往外驰的积俗难改。人们求好的生活,求在社会中拥有的地位,免不了在世道中趟来走去。习惯了世俗的人情世故,占满了大部分脑容积,要想把这些东西全都放下清理,太难了!这种积俗,早已经生出一层厚厚的老茧,熟悉的路径和的港湾,是那么的自如。光是用清水洗涤,肯定是下不去的,去不掉的。

其次,对空旷虚灵的境地没有认知。因为此生尚未遇见这个境地,所以,不知道这是啥?没有、没有样板。没有方向感觉的求索,本身就是误区。

第三,正因为要千方百计地找这股劲,所以,这种感觉根本来不了,出不来。但如果不去找寻,什么时候出现,天知道!

估计道深的人看到这里会连连摇头,自己都没进入,这么浅还敢胡写八写。

解释下,这属于个人练习过程中的纪实。就像对空旷虚灵境地的理解一样,其中冷暖唯有自知。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感觉也是不同的,认知也是不断变化的,更不用说不同的个体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尽管很难,还是有路径的,核心内容就是必须放下,放下你的追求,放下你的妄念,剩下的,认认真真地坚持练习下去。

比不断认真坚持更可贵的是专注和。如果说努力坚持是量的概念,那么,专注和就属于效能范畴。不能磨砖成镜,也要炊沙作饭。

这样解释,似乎让专注和放低了身段。其实,这应该是通俗版。在过程中,我理解的是聚精会神。就像看一部大片,一个精彩的镜头让你看得屏住了呼吸,直到细节完整呈现后才缓过劲来,长舒一口气。要的就是这个劲。

要达到专注的境地,核心内容是热爱。只要喜欢和热爱,才能把周身精气神聚焦在这件事上,这属于由衷的聚焦,正能量的聚焦,全身心的聚焦。

有了热爱,才会有自然而然的下意识,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百度解释下意识,为通俗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知觉意识范围之外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在通常情况下,下意识往往被用作为无意识的同义词。但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下意识并不等于无意识。我理解的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不需要思想、不要意识、不要考虑的反应,才能跳出有意识的各种认知和行为,达到彼岸。

也许,人生最惬意的境地就是孤独和寂寞。只是,还没去过,好生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