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筹莫展


【原文】

陛下欲尽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亲、任贤、宽民,而其本莫先于讲学。比年小人谋倾君子,为安靖和平之说以排之。故大臣当兴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当效忠而以忤(1)旨摈弃(2),其极至于九重(3)深拱(4)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自非圣学日新,求贤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

(《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传·蔡幼学》)

【注解】

(1)忤:违逆、不顺从。

(2)摈弃:遗弃。

(3)九重:指帝王。

(4)深拱:无为而治。

【故事阐述】

蔡幼学是宋朝瑞安人,孝宗干道年间進士,官至兵部尚书。

宁宗即位时,下诏征求直言,蔡幼学即上奏,提到为君之道有三:事亲、任贤、宽民,其中任用贤能是很重要的,他说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挤,因此有作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被认为是制造事端,因而不敢有所动作。

与皇上亲近的臣子本来就应当效忠,但却因为直言上谏违逆皇上,而遭到遗弃。

情势演变到,皇上便毫无作为,朝廷之中纵使有许多王公大臣,却也没人提供一点计策”。

后来“一筹莫展”这句成语,就从《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传蔡幼学》文中的“一筹不吐”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毫无办法。

【讨论】

(1)蔡幼学提到为君之道有三,分别为何?请说说看。

(2)故事中提到有作为的大臣不敢有所动作,是什么原因?没人敢直言上谏又是什么原因?

【造句练习】

例:面对这个棘手的案子,警方一时一筹莫展。

例:只见他在门外,双眉紧皱,一筹莫展地走来走去。

【相似成语】

束手无策、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