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子曰:“默而识(记住,了悟在胸)之,学而不厌,诲(教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学习】上一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似乎在说,无需什么“创造”,只要传承古已有之的“道”就足够了。本章续前言,对古之“道”要坚持三段论方能使之“原样”延续。

、默而识之。内心虔诚,对于学问,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融化在意识里。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默默无语的人。而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到底有多少学问,真是需要冷眼观察。对那些所谓有学问的人,可以随手问他几个问题:任一个概念的过去、现在和明天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能回答这所有的问题,那怕是为“它”写上半图书馆的专著。当然,如果为“它”真有了如此多的“专著”,可能需要大一倍乃至更大的空间来储藏他们。对《易经》《老子》《论语》等原点著作的解读可谓汗牛充栋,但想有点自己的感悟,回到原文是正途。做学问就似剥洋葱,自己流的泪水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不能被剥夺的是脑子里那点学问,这是“默而识之”的意思?

第二、学而不厌。这个词小时候老师经常教,虽然当时不知道意思,更不知道其出处。记得的是不要厌倦学习。现在拆解来看,对学习为什么会厌倦?怎样才能不厌倦?其实道理简单,学习犹如吃东西,饥饿时,食物是我们必须的。可是如果吃饱了呢?吃撑了呢?然后继续让你吃,结果只能会得厌食症。做学问是不是也是这样的道理,开始有些兴趣,随着有点“学问”了,兴趣也就下降了。“学而厌”是常态,而夫子提出“学而不厌”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而且是很难达到的境界。如果能把学习当作日常饮食,细水长流,节奏有序,持之以恒,而非爆食爆饮,那就是学习的追求。这难吗?对于我们“凡人”来讲,的确很难,很难。但对于孔子来讲,“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第三、诲人不倦。这词和“学而不厌”经常并用。从小里说,夫子作为老师,觉得尽到责任,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是本分。反之,就是“毁人不倦”了。往大里说,人世间的事,做学问需要静默,冷板凳要一直坐下去。同时,真正能够有为于这个世界时,也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