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为孟子最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

而这篇文章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为什么在内的”法家拂士”对于一个国家那么重要呢?

法家拂士,就是忠臣贤士的意思。拂,通”弼”,拂士就是辅弼之士。一个国家的治理,凭一个人是不够的,而是一群人,一群贤德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少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法家拂士,简单来说,就是执掌法度,忠义直言的贤臣。

法是治理国家的利器,国家有着明确的法度,赏罚分明,能够震慑朝野,威慑”作奸犯科”之人。谈起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韩非子,殊不知,管仲才是法家的先驱。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及军事家。齐桓公时担任国相,在他在任期间,在齐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临湖,使齐国逐渐强盛起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而法家的代表人物自然还是韩非子莫属了。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在《韩非子》一书中,核心主张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人也不能例外,要做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除了要执掌法度的人之外,还要有能辅佐君王的贤士。

将相和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听闻。说是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廉颇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不满蔺相如官职比自己高,而对蔺相如有所不满。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要羞辱他。”而蔺相如得知此事,便时常称病不去上朝,也不和廉颇正面相遇。

蔺相如的门客认为他害怕了,便想要辞职离开。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问他们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门客回答,当然是秦王;又问,秦王那么厉害,我都敢在朝堂上喝斥她,又怎么会惧怕廉将军?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皆是因为有我俩人在,如今两人相争,龙虎相斗,不能共存,不正合了他们的美意吗?

而后廉颇听了,羞愧,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的好友。

战国时期,还有一位忠臣贤士,他就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既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政治家。

早年被重用,掌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河流域。 楚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以身殉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