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压岁”。

过年的时候,常常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尤其是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

压岁钱据说最早叫“压祟钱”。“祟”,现在常用词是鬼鬼祟祟,这个词大多数人都知道其意思是行动诡秘,不正当,不干好事儿。但如果单问“祟”是什么意思?可能很多人就都不知道了。

“祟”是个会意字,从出,从示。和“示”有关的字,常常与鬼神有关。“祟”的本义就是鬼神出来作怪,制造灾祸。这就与“年”的传说联系起来了。因此,“压祟”就是压住邪祟,有驱邪求吉,佑护平安的意思。

最初压祟钱也并不是真正的钱,而是铸成钱币样式,写了吉祥祝福语的辟邪用品,后来,就慢慢变成了真钱,成了过年期间的一种习俗。因为大多数人忘了其驱邪求吉的初心,又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祝贺又长了一岁,自然“压祟”就以讹传讹变成了“压岁”。

再说“磕头”。

过年的时候,通常是晚辈向长辈磕头,送上新年的祝福。

“磕”是个形声字。从石,盍声。为什么形旁是石呢?因为“磕”的本义就是“石头的撞击声”。但“磕头”不是拿石头撞击头部,而是用头部触碰地面。磕头作为一种礼节,常用来表达崇敬与感激,当然,偶尔也有惶恐,求饶等意味,比如,“磕头如捣蒜”。

“压岁”与“磕头”本来是两个并不相关的年俗。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两个习俗紧紧捆绑在一起了。而且呈现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磕头越磕越响的趋势。好像压岁钱数额不大不足以代表心意,磕头磕得不响不足以表达祝福似的。

春节期间,偶然刷到一些关于压岁与磕头的短视频。有的是要在地上放一个铝盆,非要把铝盆磕瘪了,才算磕响头;有的是长辈不愿意让磕头,几个小辈把长辈架在椅子上强行磕头,然后伸手要压岁钱;有的是小孩子有样学样,手里拿了压岁钱,要长辈给他下跪磕头;有的是老大不小的成年人给小孩儿磕头,据说那个小孩儿在家族中辈分很大;有的是长辈面前有一口锅,晚辈一边磕头,一边把钱扔在锅里,仿佛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但搞得长辈好像是在要饭似的。

看了这些视频,给人的感觉怪怪的,传统的年俗,变了味道。跪下去的是身体,拿到的是,但扭曲的却是价值观。不能让传统习俗在现代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被放大为陋习。有很多传统习俗也应该与时俱进,该改进的改进,该调整的调整,该除去的要除去。

这样一些视频,对有分辨力的人来说,很容易可以看得出好坏,但对小孩子来说,则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价值观的颗扣子就系错了,那后面纠正起来就难了。

当然,也可能有人会说,网上不过是拍段子,搞笑而已,没必要那么较真儿,没必要上纲上线。如果只是搞笑,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大,但如果是某些“专家”“学者”“教授”一本正经地去倡导,那就不得不警惕了。

前一段时间,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诸多头衔的“某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当恢复民众跪官的制度,人民群众会见政府领导的时候,应当行跪拜之礼。

理由呢?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奇葩?“见官下跪就可以让官像官,让官有官威、官仪、官气;现在的父母官在职的时候,却不讲官威、不修官仪、不养官气,他们的责任心就几乎没有了。他们就不会爱民如子,也不会为民做主,也不会成为民之楷模了。”

建议让这个“砖家”在过年期间先亲身实践一下,我愿意捐给他要磕头的那位官员十块钱,当成是给这个“砖家”的压岁钱。不过,这回压的可不是“岁”,而是“祟”。把已经废除上百年的陋习,又堂而皇之地拿出来,还当成了济世良方,既可悲,又可鄙,更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