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陶渊明,我们脑海中关于这个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清贫、隐逸、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而当我们分析造就陶渊明这些突出的性格特点的原因时,总会说起当时恶劣的官场环境和社会风气,尤其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官场垄断现象的出现,这是造成陶渊明官场不得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陶渊明本人的出身并不是世家大族,所以很难在世家垄断官场最为严重的东晋时期获得重用的机会。

但事实上,陶渊明家虽然不是世家大族,但他的家世却并不能算上苦寒之家,因为仅仅往前推四代,在其曾祖父陶侃的时代,还曾经身居高位,其最时不仅担任太尉一职,执掌重兵,甚至还都督八个州的军事并兼任荆江两州的刺史。而陶侃却并没有门阀士族的背景,在世族垄断高阶官职的东晋时代,陶侃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了。那么陶侃是如何一步步从寒门子弟成长为国之重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东晋时期的与众不同的传奇名将——陶侃。

陶侃出身的家世真的称不上显赫,他的父亲在三国时期在吴国担任过扬武将军,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地位,到了陶侃这一辈更是落魄,陶侃仅仅只是在寻阳县担任了一个小吏,连官阶都没有。后来陶侃遇上了鄱阳郡的孝廉范逵,家境算不上宽裕的陶侃以诚相待,为了招待他,陶侃的母亲甚至卖掉了她的长发,送别时陶侃还远送百里之外,这使得范逵深受感动,得知陶侃有到州郡任职的想法后,向庐江太守大力举荐了陶侃。

陶侃这才被庐江太守召为督邮并且还担任枞阳的县令,终于得以施展才能的陶侃很快便得到了晋升,被任命为主簿,在任上严格约束自己和部下,让想要找陶侃茬的“从事”也无可奈何。陶侃在为庐江太守效劳时表现的忠诚与能力,让庐江太守很是信任,甚至长沙太守到庐江见到陶侃后都发出断言,认为他今后必然名扬天下,还专门让自己的儿子与陶侃结为好友。

后来陶侃终于被举为孝廉,在门阀士族垄断官员选举权的晋朝,能被举为孝廉实属不易,陶侃得以前往洛阳拜访朝廷重臣张华,陶侃的能力和谈吐,深深震撼了原本因为其出身而轻视他的张华,陶侃得以被任命为郎中。之后陶侃还出任了伏波将军孙秀的舍人,以及武冈县令。

当陶侃在官路上缓慢而稳定地奋斗之时,展现他超凡的军事能力的机会终于还是到来了。西晋太安二年(305),义阳人张昌在荆州带军叛乱,宁朔将军刘弘被任命为使持节、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负责平定张昌的叛乱,但刘弘的军队因为张昌攻势太强而不得不撤退,此举让张昌占据了荆州、江州、扬州等大部分地区,刘弘派陶侃当主力军杀向叛军,陶侃凭借其精湛的战术顺利的击败了张昌,斩首数万人,张昌的部众四散而逃。第二年张昌叛乱被平定,而这一战后,陶侃也因为在平叛中的出色发挥得以被封为东乡侯。

之后,右将军陈敏又在历阳叛乱,刘弘再次推举陶侃,让陶侃担任了江夏太守,并且还加鹰扬将军一职。陈敏派自己的弟弟陈恢攻打武昌,陶侃领兵与其交战,其间有人想要离间陶侃和刘弘的关系,说陶侃和陈敏都是庐江郡出来的,有倒戈陈敏的可能,但刘弘对这种流言充耳不闻,为了报答刘弘的信任,陶侃直接将自己的儿子和侄儿专门送去了刘弘那里作为人质,表示自己的忠心,陶侃兵出奇招击败陈恢。但这时候,陶侃母亲去世的消息却传来了,陶侃不得不离职回家治丧。

为母亲服丧完毕后,陶侃被江州刺史华轶举荐为扬武将军,驻军在夏口,后来又担任了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当时遇上饥荒,当地很多夷人沦为盗贼,劫掠经过长江的船只,陶侃为了治理匪患,专门让自己的军队伪装为商船,吸引盗贼的注意,引出盗贼后却发现这些所谓的盗贼竟然是西阳王司马羕的部下,陶侃并没有因为是王爷的部下而感到束手无策,而是命将士奋勇杀敌,这些所谓的盗贼哪里招架得住,纷纷抱头鼠窜逃回老巢。

陶侃穷追不舍,甚至还威逼司马羕亲自交出这些盗贼,结果司马羕不得不捏着鼻子认栽,亲自将二十名部下捆起来送到陶侃那里处死,长江的匪患得以解决。为了防止流民再次因贫困被迫为匪,他还开设夷市,繁荣的商品贸易能让当地的夷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收入,也为当地州郡提供了更多的赋税收入,加上陶侃的赈济,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永嘉五年(311),荆湘地区的流民又拥护杜弢发动了叛乱。当时东晋朝堂的权臣王敦派陶侃和周访等人前往镇压。原本陶侃和周访等人很快就击退了杜弢,还救出了被叛乱袭击的荆州刺史,王敦大力赞扬了陶侃的表现,认为没有陶侃荆州就失陷了。陶侃还因功被封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可世事难料,陶侃部下王贡和杜曾却因为利欲熏心而跟随杜弢反叛,腹背受敌的陶侃瞬间吃了一个哑巴亏,加上部将张奕试图叛乱,迷惑陶侃,差点害的陶侃被叛军抓住。

陶侃好不容易逃出叛军包围,但也因此被免官,但王敦选择相信陶侃,于是继续让陶侃以平民身份指挥作战。之后陶侃和周访等人再次击败杜弢,陶侃也得以官复原职,不过叛乱还并没有结束。陶侃的叛将王贡带领叛军,试图进攻武昌,被陶侃派兵奇袭击败,逼迫王贡班师,而杜弢因为怀疑张奕的忠诚杀死了他,导致叛军的军心越发动摇,陶侃在阵前劝降王贡后,杜弢被迫败走。

陶侃再次大败杜弢这一军功让王敦逐渐感到了威胁,当陶侃即将回到江陵任上时,被王敦强留,陶侃也被调离了他效力多年的荆州,被王敦调任到广州担任刺史以及平越中郎将,至于荆州地区则换上了王敦的堂弟王廙,陶侃部将不愿让陶侃被调任广州,但王敦并不理会,结果陶侃的部将们竟然试图迎回之前加入叛军的杜曾,来对抗王廙,这让王敦大为光火,认为这是陶侃指使的,甚至打算将陶侃杀死,但因为忌惮和陶侃有着姻亲关系的周访而放弃。

陶侃死里逃生后前往了广州就任,在这里杜弢余部杜弘与温劭占据交州,杜弘得知陶侃到来的消息,感到畏惧,打算利用诈降的手段偷袭陶侃。结果早有准备的陶侃识破了他的计划,杜弘看陶侃有所准备打算退走结果被陶侃追歼,刚到广州的陶侃便因此威震广州,因功被封为柴桑侯。之后又加官为平南将军和都督交州军事。虽然陶侃被调离了荆州,但也因祸得福没有太深地卷入后来的王敦之乱中,而且还因为平定交州梁硕的叛乱得以升官为征南大将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王敦败亡后,陶侃得以回到荆州继续担任荆州刺史。

后来又爆发了的苏峻之乱,苏峻成功打入了建康,逼得执掌朝政的庾亮出逃,而陶侃在朝中任职的儿子陶瞻也被叛军杀死,平南将军温峤等人邀请陶侃一同勤王,并且推举陶侃为盟主,陶侃虽然在一开始因为未能成为顾命大臣一事有所遗憾,但还是为了国仇家恨决定勤王,陶侃作为盟主率军与苏峻长期作战僵持不下,采用切断苏峻粮草以及通过攻打石头城声东击西的方式击溃了苏峻。

平定苏峻之乱后,陶侃的功绩和威望达到了,他被升为侍中、太尉,并且都督交州、广州、荆州等七个州的军事,还被封为长沙郡公。陶侃之后依然多次参与到平定叛乱以及抵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的作战中。因功封为大将军,可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不过晚年的陶侃并不愿意参与到朝政中,甚至多次想要告老还乡,但却被部下多次挽留,好不容易得以因为病重还乡,却无奈病逝途中,享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