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又是普天同庆,阖家团圆,大家齐聚赏月吃月饼的日子。为何中秋要吃月饼而不是其他,就因为它和月亮都是圆吗?

关于吃月饼的起源,民间就有不少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神话传说一 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射日有功,获王母赏赐仙丹。吃后可飞升成仙。后羿其中一个徒弟逢蒙,在八月十五这天,等后羿去打猎后,偷偷到后羿家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便把仙丹全吃,飞到月亮,住在广寒宫里。后羿为了表达对嫦娥的思念,每年八月十五,摆上嫦娥爱吃的水果和表示团圆的饼,盼望嫦娥归来。

神话传说二 唐明皇游广寒宫

唐明皇中秋之夜在宫中赏月,道士罗公远施展法术,搭了一道长桥,邀唐明皇同到月宫,嫦娥则命宫女捧岀可口仙饼让唐明皇品尝。回到人间后,唐明皇便命人按照他所见仿造仙饼。便有了形如圆月的“月饼”。

神话传说三 七仙女的儿子

相传七仙女回天宫前,在人间留下了一个儿子。八月十五之天,在另一位天神帮助下到天庭看望母亲七仙女。七仙女为了补偿自己缺少母爱的儿子,亲手将嫦娥送来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果、核桃仁,做成馅,按圆月的样子,做成香甜可口的仙饼,让儿子吃。孩子长大当官后,没有忘记七仙女给他做的仙饼,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尊敬与怀念,便让百姓们做圆月样的饼子吃,这便是后来的月饼。

传说四 唐朝的“胡饼”

据传唐初,李靖帅兵征伐突厥得胜回朝,恰逢又是八月十五。一个吐蕃人商人为祝贺唐军大捷,晋献大量饼类食物。李世民龙颜大悦,随口道:“应将胡饼邀明月”。并把这些饼赏赐给重臣及将士们食用,自此便有了中秋吃饼的习惯。唐玄宗年间,杨贵妃把“胡饼”改称为“月饼”。

传说五 朱元璋传递起义消息

据传元朝时,朱元璋为传递起义消息给各处义军,军师刘伯温岀谋,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再传送到各地起义军,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起义,推翻元朝。为纪念此事,便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上述都只是民间传说,没有具体实证。但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据传是中国月饼的“始祖”。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了胡桃(核桃),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所以月饼,又称胡饼,还有月团、团圆饼、宫饼、小饼等谓呼。“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

中秋节吃月饼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于民族拜月的仪式。月饼最初是用来祭祀月亮神的祭品,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对着月亮祭拜,献上月饼、水果等供品,祝贺秋收以及祈愿月亮神赐福,保佑来年五谷丰登、阖家幸福。

唐代时月饼也初见记载,如上面提到的民间传说,另唐朝的《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但月饼仍未在民间普及。

到宋代,有关“月饼”的记载开始越来越多。最初在宫廷内流行,北宋之时,被称为“宫饼”,后流传到民间之后,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有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南宋词人周密,在记叙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月饼在民间普及并开始寄托为团圆之意成为中秋节必备食品。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而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这里取“团圆之意”,将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明《帝京景物略》中也说道:“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月饼从唐代,宋代,再经清代到现代,其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按产地、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种类等的不同,使月饼形成了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均受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是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民间中秋节应节食品,广式月饼口感符合南方人的口味。

广式月饼闻名于世,主要特点是皮薄、馅多、色泽金黄、美味可口。馅料多用当地名产,如莲蓉、咸蛋、椰丝、橄榄仁、叉烧肉等。工艺上,制皮、制馅均有独到之处,外皮光泽,并有清晰精美的图案;馅心重在味道和质地。善于利用各种辅料产生不同的色、香、味,形成蓉沙类馅细腻润滑、肉禽类和、椰蓉型、果仁类等甜中带咸的风味。正因其皮薄松软、造型美观、图案精致、花色品种众多、不易破碎、包装讲究、携带方便,才成为南方人在中秋节送礼的佳品,和中秋赏月圆之时不可缺少的佳品。

广式月饼起源于1889年,当时城西有家糕酥馆,用莲子熬成莲蓉作酥饼的馅料,清香可口,大受顾客欢迎。光绪年间,此馆改名为“连香楼”。莲蓉馅的饼点已定型为现时的月饼。宣统二年,翰林学士陈太吉觉“连香”二字不雅,建议改成“莲香”,并手书了“莲香楼”招牌,沿用至今。由“莲香楼”始,其他饼家纷纷仿效生产月饼,逐而形成“陶陶居”、“广州酒家”、“大三元“等月饼名牌,广式月饼由此开始闻名海外。

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是源于苏州,属于苏式糕点,被江浙地区的人民喜爱。苏式月饼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酥脆,是苏式糕点的精华。苏式月饼的外皮主要呈圆边浅黄,皮层酥松,咬开后能看到明显的层次,几乎不会有僵皮和硬皮出现。苏式月饼的花色品种分甜、咸或烤、烙两类。皮酥以小麦粉、绵白糖、饴糖、油脂调制而成。苏式月饼的制作工艺是以烤为主,制作时几乎不用模具,经过酥皮、包馅、成型、焙烤等工艺加工而成,且区分有大包酥和小包酥的制法。

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2:3,馅料多以果仁、青红丝和冰糖为主,口味清甜,口感脆松。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据传古时候某年北京闹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广寒宫中嫦娥仙子命专门为她捣仙药的玉兔下凡,救治疾苦百姓,即兔爷。兔爷用红白两种药治好全城百姓后返回月宫,这两色药便演化成自来白月饼、自来红月饼。

无论月饼是甜还是咸,无论是古时的小饼还是现代精美的月饼,无论是古时拜月还是现代赏月团圆。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