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囊饭袋的两种释义

先讲一个笑话:古时有个富翁吃饱了饭,得意非凡,对一个贫困的读书人嘲笑道:“字不疗饥,徒有满胸锦绣(锦绣比喻才华)。”读书人反唇相讥道:“学不求饱,愧无一袋珠玑(玑,下脚珍珠,暗指“一袋米饭”)。”这是讥讽那个富翁不过是酒囊饭袋而已。

《西游记》中醉酒情形

酒囊饭袋是一个成语,出自汉王充《论衡·别通》。“人生禀五常之性,好道乐学,故辨于物。今则不然,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是则物也。”(快: 痛。五常: 指仁、义、礼、智、信。)王充说,胸无志向,不学无术之人,其肚腹好似饭坑,肠胃有如酒囊。酒囊饭袋在这里是讽刺那些只会吃喝,不会做事,无能无德之人。

王充简介

然而生活中,酒囊饭袋还另有所指。古时候外出携带饭菜,除了用食盒之外,还常常会用到囊袋,一方面不怕倾斜歪洒,另一方面方便行军打仗随身携带。“酒囊饭袋” 一词正是源于此。

古时的酒囊和饭袋

酒囊最早由木头、皮革、金属等制成,用于装水或者盛酒,使用非常普及。到了宋辽时期,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契丹族,引入中原的制瓷技术,模仿本民族常用的皮质酒囊的样式制作出了一种陶瓷酒壶,因为壶首非常像鸡冠子,故名“鸡冠壶”,亦称“马镫壶”、“皮囊壶”,形象生动。

瓷制鸡冠壶

古代鸡冠壶

饭袋更好理解,就是一个布口袋,一端封口,一端开口,食物装满后再把开口的一端用绳子系紧,大者肩扛,小者手提即可。民间还有一种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的口袋,称为褡裢,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间,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还可以见到使用。最简单省事的方式就是打个包袱扛在肩头,比如电影《小兵张嘎》中小嘎子这张图中的形象,包袱在肩,游走四方。

绣花褡裢

小嘎子背包袱

酒囊饭袋于食盒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古人解放了手脚,方便了出行,图的不是饭菜质量,而求的是个方便。下一讲中的“游山器”也有这么个功能,而且还和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和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