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是拯救全世界”这是出自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犹太人刻在送给辛德勒的金戒指内的一句话。

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对《辛德勒的名单》都不会感到陌生。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于1993年11月30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该片在当年共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项大奖,以及第52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

另外,在电影放映的那一年,这个电影里边救助的那些人他们的后裔,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都非常感动,纷纷竖起大拇指说斯皮尔伯格拍的好。

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有彩色技术了,但斯皮尔伯格依然选择把它拍成黑白电影,就是为了突出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统治是一段极其黑暗、危险、悲凉的时期,这也使得这部影片带有了浓厚的纪实特色。

影片不仅运用黑白的色调、昏暗的环境等电影语言,成功的塑造了战争期间的压抑气氛,还以色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和人性的善恶交织。

那么辛德勒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而且首先我们要知道,奥斯卡辛德勒这个商人,他的身份很特殊,因为他是个德国纳粹党人,他干过纳粹党的间谍,也是纳粹党当中的中间分子。他的这个身份是很重要的,他如果不是有这诸多身份,他也没法跟德国军官的上层有那么密切的往来,他也就没法保护这些犹太人。

从辛德勒个人角度讲,他虽然并不是一个狂热的战争主义者,可他一开始关注的仅是自己能否发财。早期的奥斯卡辛德勒,其实并没有那些崇高的救人念头,他就是一个投机商人,通俗的说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奸商,既贪财又好色,他最初的目标就是想发一笔战争财。

电影的里的那个小女孩也一直让人们津津乐道。别看整个电影都是黑白片,但电影里面其实是有一抹亮色的,这一抹亮色就是一个穿着的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抹红与周围的灰暗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个穿红衣的小女孩,是影片中的色彩,她象征着无辜而脆弱的生命,也象征着战胜邪恶的勇气与力量。这个画面在电影史上堪也是称教科书的级别啊。

电影几乎就是在还原历史,在这个地狱般的克拉科夫犹太人隔离区,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小女孩,神情恍惚的在道路上游荡,她的身边就是举着枪的纳粹党卫军,和即将被屠杀的犹太同胞,

影片中的辛德勒也是在运尸车上看到了这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后,内心的良知才被唤醒。

从电影中,我们也能真切的感受到在战争年代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特别是影片中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头目阿蒙·高斯,每天早晨醒来,穿着大短裤和白背心,嘴里叼着香烟,肩上扛着一杆步枪,然后随心所欲的瞄准几个犹太人放上几枪的情节,让我觉得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脆弱的如同一张纸片,可以随意被屠杀,随意被践踏。

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扭曲和复杂,有人说,他是一个有着深刻人性的恶魔。在纳粹思想的熏陶下,他把犹太人视为害虫、鼠类。他深爱着自己的女佣海伦,可却纠结痛苦与自己竟会对一个犹太女人有这样的感情,从而变态般的殴打海伦。在克拉科夫隔离区,前一秒他温柔善良的说不想将感冒传染给海伦,后一秒他毫不犹豫的叫下属枪决犹太女工程师!

德国战败后,当从死亡线挣扎出来的犹太人获得自由走向市镇时又使用彩色,形成了大的反差,构思让人叫绝。这种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让我们体验到了犹太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被辛德勒救助过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后裔都在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按照犹太仪式摆满了代表“感恩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

时候,战争屠杀都是丑恶的,都会带给人性带来的灾难。对比二战时期在战火纷飞中颠沛流离的难民们,现在的我们能生活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今年是电影上映25周年,大家不妨再次重温经典,感受那份深切的感动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