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

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到隋炀帝时,隋炀帝为了下扬州,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隋大运河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元大运河

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二、 京杭大运河的今生

如今的京杭大运河长度约为1797公里。但从长度上讲,隋唐大运河的规模要比如今的京杭大运河更大。

由于年久失修加上黄河入海等原因,京杭运河北方段最早于1855年黄河夺北方河道入渤海开始衰落,一下子淤塞了今天的山东济宁段,南北不通,导致从北京到南方的生命线被阻断。后来这部分运输被迫从海路转运。

黄河多次改道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北起北京市,南至浙江省杭州市,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7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的现状

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的大运河段。

三、 京杭大运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元代京杭运河整体完成后,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管理制度,此后600年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运河两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对古代经济的贡献无法估量。

运河边的城市

大运河的开掘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政府对的统治。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它同时跨越我们五条大河,其中就包括长江黄河和钱塘江以及淮河海河等等,它的用处非常大,便利了许多地方的货物运输。

大运河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于世界的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遗产,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