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沿着长江而下,很快就到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

提到巴东,就得说起北宋重臣、的政治家、大名鼎鼎的寇准。

寇准本是山西人,他是个神童,七岁便能三步成诗。公元980年,19岁的寇准进士及第后初任巴东知县。

小时候,听评书《杨门女将》时,刘兰芳把个山西寇老西儿讲得是活灵活现。

巴东是寇准参加工作,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地方。他在巴东从县处级起步,一步步干到正国级的宰相。从地方到,他敢替老百姓说话,能干好事儿、干实事儿,是人民的好干部;从政四十载,工作没耽搁,还能善诗能文,有才!

到巴东,不能不去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的神农溪,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

神农就是炎帝,是我们姜姓的原始部落首领。

姜姓作为中华民族个由渔猎转入农耕的氏族部落,炎帝神农氏族创造了中国的农业文化。

炎帝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是:

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织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和劳动成果。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订制历法,以便农耕。制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

炎帝是中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炎帝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中医学文化,发明医药。《淮南子》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正是这种以身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奠定了中国中医学的基础。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与黄帝共为华夏始祖。

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走遍神农架茂密的大山、遍尝百草之后,欲取道长江,经洞庭湖,再过湘江。当他从山顶下来之后,才发现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流挡住了去路。因为炎帝不善于凫水,面对奔腾不息的溪流一筹莫展之际,从上游突然漂来一架木排,炎帝大喜过望,迅即一跃,跳上木排,顺利漂流此溪,抵达长江。后来,人们就把神农借以漂流下山的这条溪叫作“神农溪”。

传说神农氏在神农溪发现了茶叶。

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多处。

神农溪是长江走出巫峡进入香溪宽谷之前的条支流,全长六公里。三峡大坝修建以后,神农溪水位抬高,水面比以前更宽阔些。

有人说,现在的神农溪是最像老三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