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区安丰乡政府东北方向,有古代历史名镇“丰乐镇”,今为北丰村。村之东门原有一座大型红庙,比古镇名更古,名为西门豹祠。实是为表彰纪念魏文侯时期西门豹治邺有功而修建的庙宇也。

西门豹祠碑廊

西门豹祠自修成后,因规模宏大、级别颇高,从此历史又赋予了它一个另外的身份,及“邺志性建筑”和参照物。

西门豹祠碑头

之所以称之为“邺志性建筑物”或“参照物”,是因为安丰境内出土许多朝代的大墓之墓志铭都有提及以西门豹祠或豹祠为标志而葬的信息,有关此类的大墓墓志铭数百块计。并以葬与豹祠方圆为荣者皆多,其中“田豫”就是如此。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后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后辅佐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得到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安丰出土的北齐墓志铭

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参与了对孙吴的作战,斩杀周贺,击败孙权。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就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在临终前叮嘱其妻:“葬我必于西门豹边。”妻难之,言:“西门豹古之神人,那可葬于其边乎!”豫言:“豹所履行与我敌等耳,使死而有灵,必于我善。”妻子从之。

西门豹祠在不同朝代曾经有过不同的名字,又称西门大夫祠、西门大夫庙、豹祠、西史二公祠、邺二大夫庙、红大庙。历史上不同朝代修有多座豹祠,除安丰乡北丰村东之西门豹祠最久外,历史上还有四处西门豹祠。

一祠在临漳县仁寿村南,西吴庄一带,为隋时豹祠。

原临漳县城内也有过两座豹祠。一祠在老城西北角,是明.知县路王道所建,漳水北移后涨河水时灌城,祠被冲毁。

另一祠在城东门内偏北,惠民仓后,清知县陈大玠捐俸所建,到光绪年间已荡然无存。

元城也有座豹祠,此祠明正统年间《大名府志》有载:唐中期,魏博节度夺取相州为支郡后,其辖区称邺地,后人附会建祠,久废。

除以上所诉的豹祠外,还有供俸着豹神排位,却不是豹祠庙号的。如临漳县城隍庙就是如此。

其实追溯县之由来,此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临漳县古称邺县,是邺城大象二年被杨坚焚烧后在旧城西南50步新建的邺小城,故敬豹神者居多。

邺城没焚前有北邺老城,南邺新城,其实是一座褡裢城,北邺老城南门就是南新城之北门。东魏时期(535年),北邺城已破败,高欢等增修邺南城。此后东魏、北齐、北周几朝都在邺南新城执政。因离豹祠很近,故元宏、高欢、高洋等才屡来豹祠游玩。

西门豹祠东墙

既然它被当成邺地上千年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庙宇建筑规模是什么级别呢?

说到这个问题,看官们该说了,这还不简单?实地丈量一下或到景区实际看看景区介绍不就行了吗?费神费力做甚!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现在的西门豹祠状况非你想象,现状堪忧。其中历史,且听我细细道来。

史料有记载,为了纪念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变水患为水利,使邺地“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的功绩。司马迁曾评价他“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后人为纪念他之功绩,约在东汉时期在漳河南丰乐镇东修庙立像建祠。

由于年代久远,经历朝多次重修,在清末时期毁于战火纷飞。地上的建筑祠堂庙殿已荡然无存,现只留了遗址残垣40余亩。解放后当地政府为保护古迹,在豹祠北端的废墟土垣上用蓝砖灰瓦修砌了“西门大夫碑廊”。廊内镶嵌原豹祠下的四通不同年代的石碑。一为宋嘉祐二年的《西门大夫庙记》碑。一为明弘治七年的《重修魏邺令二公庙记》碑。一为清道光二十七年《重修邺二大夫祠记》碑。一为中华民国七年《河南安阳县丰乐镇漳滩碑记》界碑。

看到此,你还有拿卷尺量量的冲动吗?

西门豹祠未焚之前实际建筑规模和规格到底有多大呢?

有史书载: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即齐永元元年正月。魏帝元宏大宴群臣于邺宫澄鸾殿,壬午,幸西门豹祠,遂历漳水而还。可见,豹祠规模若小,不可能盛下这么多人的。

要想知道豹祠的面积和轮廓也不难,《北齐书》载:东魏武定四年,丞相高欢宴请群臣于西门豹祠…提及豹祠南北长为三里。

综上所述,提及两个数据信息。一为“现遗址近40余亩”,二为“南北长三里”,三为宽敞豪华。不然,几朝君王也不会屡屡来祠。

明.嘉靖《彰德府志》卷四有:西门大夫庙在大夫村北,齐天保间建,弘治七年巡撫都御史徐恪令有司以史起袝食,冯忠题“邺二大夫祠”。

明嘉靖年间,清当地政府因先有西门豹治邺凿十二渠,史起继修有功而把豹祠庙增立为西门大夫和史起大夫二公祠供奉敬仰,这也证明了历朝都有对豹祠修缮和祭拜,大体规模和面积不应有变。

现在的大夫村口以北到今北丰村东的西门豹祠碑廊处也正好三里余,这也正好与遗迹轮廓和当地百姓描述的相符。毕竟被毁时间年代不是太久,废后也非一日就消声灭迹,残垣断壁废墟延续到解放后仍可见之。

故得出未毁前轮廓应为从今大夫村口向北三里至今北丰村东口以南,为当时故祠的长度。今京广铁路线以东约到老107国道以西低洼处为故豹祠的约宽度。庙宇总面积应于解放后遗址轮廓变化不大,约占地在40亩左右。

那么未毁前西门豹祠的位置与朝向是什么个情况呢?

唐.元和郡县图志

唐.李吉甫所撰之《元和郡县图志》中邺县条(唐代邺县是今之临漳县)内有载: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清.康熙三十二年《安阳县志》有:县(今安阳)北四十里至丰乐镇为磁州界。

清乾隆年《县志》载:西门豹祠在城北四十里。

而先存的西门豹祠遗址就在“古丰乐镇今北丰村”东口的石牌坊以南,107国道以西,京广铁路以东之间。

位置有了,豹祠寺庙的朝向呢?

按照古代修庙以北为上、南为下的认知,西门豹祠的建筑朝向大家应该想象是应坐北朝南,还是坐南朝北的呢?

不要把古代人都看的固执腐朽、按部就班。其实古人也有他们的理想和浪漫主义思想。

以西门豹当时对邺所做的丰功伟绩,与之修庙立像筑祠绝属大事。先不论建筑等级有多高,起码被誉为“水神”的庙宇,坐北朝南肯定是最合理的朝向选择。然而,非也。

要不说古人也有浪漫与理想主义情怀呢?当时真实所建的西门豹祠是“坐南朝北”滴,它紧邻漳河的渡口“草桥关”。建好的豹祠庄严,就像一尊伟岸的巨神,在目不转睛的日夜盯着这条桀骜不驯的浪漳河。而祠正前的浪漳河就像被驯化的暴躁猛兽,顺从的由西向东流至豹祠前又乖巧的转流北去。

生前管漳,死后人们索性把庙修到漳河旁依然让豹管漳。西门豹君真可谓:“生时治漳水,归仙为水神”,漳河不断,永无退休之日也。

如何佐证豹祠为坐南朝北的呢?

首先,此豹祠从古至今都在漳河南岸,这点毫无争议可谈。

水经注

大家都知道,漳水源于山西,奔流向东,遇山则转,遇涧则通。遇低洼则蓄为潭渊,遇陡坡则急流飞湍,遇平地则散而浅缓。郦道元在《水经注》有载:……漳水又东,迳武城南……漳水又东,北迳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所修也。…..漳水右与枝水合。……漳水自“西门豹祠”北迳赵阅马台西……漳水又北,迳祭陌西……地留祭陌之称焉。又慕容俊投石虎尸处也。田融以为紫陌也…..

清楚可辨,“西门豹祠前”,此“前”为豹祠前门口也。既然古代桀骜不驯的浪漳河能在此处转弯北流,南必高也,河流近域择高而建,古训也。这不恰恰证明豹祠是坐南朝北的朝向?

可见古人在修祠时所选的地理位置是多么的智慧、巧妙,不仅包含有美好的寓意,更赋予神话的色彩,让人们瞬间心灵朝圣、肃然起敬。

豹祠的位置、面积、朝向已有之。那么它的规模、级别应该是几何?

豹祠初建时级制颇高,古有功臣逝世后追封提级谥号之惯例。

西汉·禇少孙《史记·滑稽列传》有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西门豹当时官拜邺令,后升大夫。大夫者官位职称也。后人表彰筑祠必提升规格。

西门豹之碑颂拓片

初修时赋予治水圣人神位。可据西门豹祠现保留在安阳城韩王庙晝錦堂之北齐时期姚元標(魏郡人,北齐书法家)所撰的《西门君之碑颂》一方石刻文有载:自夫清刚儷以分宿,沈濁判其经野……而修壇表慕,众俎豆逾遠,非囗襄王……子讬葬,存稱惠王,死曰明……昆仑之永输玄囗囗競……增威,一辟囗社,再祠绝庙庭,……式瞻祠宇,雅……成林椒……而宛轉……躍水,仙鸟呜林,深……歇尊神尚德……络……有歸……皇上官府囗物……稟賦靈性……雄謂神……。(注:之间择录部分词)

西门君碑颂左侧拓片

此碑阴虽残缺,但可断豹祠北朝时期之规模级别大而恢宏。

安丰豹祠附近当地百姓至今仍流传着称西门豹祠为“大红庙”的昵称。大红色的庙宇级别在百姓心理代表了皇封大寺庙,也可想象当时的庙宇规模有多宏大。

另一现留在豹祠遗址碑廊的一通宋嘉祐二年(1057)将仕郎守信安军司理参军马需撰的《西门大夫庙记》中明确有记,笔者择下。

《西门大夫庙记》

将仕郎守信安军司理参军马需撰

春秋已来,列国相灭,因其郛郭,以为郡县,县之长曰宰,曰尹,曰大夫,其实一也。魏文侯时,西门君之为邺大夫。捽群巫而投之漳,以销蠹弊之风;凿大渠而溉其田,以纾硗瘠之。斯煜煜于传记,而籍籍于人口。故太史公云: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夫泽流后世,谓之贤大夫。庙居血食于吾民,虽千万世不为过。历载浸久,传习益讹。今邑之西,祠宇虽存,而被其神以王公之衮冕,且名其神曰豹神。不惟乎之于人,而又篆之于石,鸣呼!县令春秋率僚佐,以祈,以报,以酌,以荐。姑仆仆再拜于其庭,讫不推本其神之名与庙之貌,亦足以为暗且慢矣。恶睹所谓政事之举耶!嘉祐改元之秋九月,予弟益长于兹邑二年矣,只报祭以伏祠下,疚其号服之乘刺不合也。乃命工新其神像,易以古县令之衣冠饰之;其石篆之刻豹神者,大榜其门曰:西门大夫”;禁其土俗,而告以新号。予嘉子弟之有意于政事而得违暗慢之过也。因为诗以颂前人之仁,正后人之失云。诗曰:

老巫罔吏兮,奸罔纷纭。为河伯娶兮,贼吾良民。杀生自任兮,赋敛无垠。橐无完币兮,室无完人。□隰昀昀兮,浊河之滨,舄卤沉斥兮,硗确嶙峋。种不菽粟兮,莽为荆榛。岁常凶殍兮,人益口贫。惟公之来兮,谋度诹询。害期必去兮,利期必遵。奸巫沉水兮,大沟通津。邺俗俯首兮,服公至仁。祠丛土木兮,时谨祭伦。历载几千兮,不为无文。土生积久兮,弊缘因循。正侈其服兮,名斥其神。

与正兮,圣宋之臣。栋宇虽旧兮,号服惟新。十下西一年秋七月晦日立石

登仕郎行相州县尉 张诱

将任郎守相州邺县主薄 周明道

将任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守相州邺县令 马益。

以此碑可明,篆刻此碑的马需之弟,相州邺县令马益在当时有纠正豹祠,说西门豹生前是邺令,县长,可叫做宰,也可叫尹,也可称大夫,都是一回事。他治邺有功,无可厚非。所以太史公才把他载入史册。

既然恩泽流传千古,被称好县令受人敬仰并修庙祭祀,就不能毁其美名而僭越。本为大夫,神像却冠帝王卿相装,并予以豹神。错就错吧,流传口头就算了,还篆刻石头上。历朝县令并每年春秋两季率部下到祠祭奠、求福、上供。只知颂扬叩拜,不纠错神之名称、庙宇制式、级别、来历。我弟弟马益看到神的服饰和名称乘谬不合实际而神话,心觉疾愧。命工匠把神刷新纠错,改用古代县令衣帽修饰神像,磨去篆字时刻豹神,在庙门重新标“西门大夫”。禁止百姓以旧称呼,避免后人暗漫西门大夫仁政,并附诗句一首。

西门豹治邺

北宋以前赋予西门豹的神位。既是水神,有是豹神,有是圣人。宋时期有降其神职也。

而能冠名“圣人”依据的,有近代丰乐镇出土的后赵时期西门豹祠殿基石柱上可见西门豹石刻像另一旁有“圣人”时刻字样。

后赵西门豹祠石柱铭文

后赵时期的殿基石柱铭文

不同的史书和碑刻都有记载,西门豹从初修到近代毁灭,经历过多次重修和修缮。依据上图可鉴,在后赵时期的建武六年(340年),造西门豹祠殿基,东西囗(缺一数字)丈,南北五丈,高三尺五寸,壁三,七尺上作迴头殿屋三间,间长一丈五尺……

此殿基的尺寸非现在量度可等,得以用相应朝代的尺度换算。具体多大,笔者懒惰,下提供古代不同朝代的尺度表自行脑补来意会当时殿之规模。

朝代尺度换算表

至此,大家最疑惑的西门豹祠初修时间该出场了。

豹祠因年代久远,在不同朝代曾经留过历代石刻碑,历代都有流失。笔者依据手中《安丰乡志》所载残碑拓片可追溯至东汉。

1、东汉正直碑残片,旧弃西门豹祠外颓坊下,康熙年间重建时,毁为柱石,后移县孔庙,又转藏滑县文管所。此残碑全字34个,残字13个,残石中有圆孔。

正直碑残片

2、东汉刘君残碑,此碑被修缮西门豹祠时凿断穿孔置西门豹祠大门左右作门关用,后移县孔庙。残碑中有一圆孔全字19个,残字8个。另一块全字13个,残字7个。疑似东汉安帝、灵帝时期碑刻。

刘君碑残片1

刘君碑残片2

3、东汉元孙残碑旧弃西门豹祠外,后移孔庙。

元孙碑残片

此碑虽然没有直接佐证关系,但在豹祠所毁后再利用的事实明确,可推出所建年份应不低于东汉或曹魏时期。

魏文侯时期是公元前472~396年,臆想豹祠应在期间或之后。而东汉时期的年份在公元25年始。虽然目前曹魏时期以前的有关西门豹祠资料尚未出现,暂认定《后赵西门豹祠殿基石柱刻》在是公认的一件反映西门豹祠最早的石刻。而有关曹操高陵所记载《三国志.武帝纪》中遗令曰:择瘠薄之地,以示节俭。西门豹祠西原高岗,不封不树。毕竟此石刻年份距曹操去世时间仅仅才120年。而《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苻坚传中有曰:赵建武中,祖洪从石季龙徙邺,家于永贵里。母苟氏尝游漳水,祈子于豹祠。归,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苻坚。综上所述有曹操遗令和曹魏时期田豫嘱妻而葬于西门豹祠旁等据,故推出建武六年记载的豹祠应是曹魏时期前旧庙址重修,西门豹祠修筑时间必早于曹魏之前。

清.嘉庆年西史二公祠碑刻

西门豹祠考到现在,不由想到西门豹祠既在安丰丰乐之地,那么他死后墓冢建在了何处?

据《北齐书·文宣帝纪》云:天宝九年,是年大旱,帝以祈雨不应,毁西门豹祠,掘其冢。译文:文宣帝高洋因天久不降甘霖,遂向西门豹祠祈雨,然雨仍不降,高洋大怒,拆除祠庙,并挖掘了西门豹的坟墓。

这是历史上记载西门豹冢的信息。从记载中可鉴,拆祠庙掘其冢应是两地很近,如果太远,只是拆了庙就算了。除非两者在一起,高洋正在气头上,正好豹冢也在,一怒之下嫌拆庙还不解气,索性一锅端了去。

另,豹庙既然称祠,必有端倪。

有《汉书.张禹传》载:“禹年老自治家茔,起祠室。”又有《蓬莱阁赋》:“乔松郁雽故陵,丹青俨於祠宫。”《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更有《文潞公家庙碑》记载:先王之制,自天子外,无不营宗庙者。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於墓所。

西史二公残碑

阅以上几条,我有个大胆的推敲,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他死于任上,古代就有葬于做官之地的说法。既然古有祠墓同堂之由来,豹冢应葬在后人所修的西门豹祠后或殿旁。邺城故地流传着前堂后冢的殡葬习俗,故推断应埋在坐南朝北的豹祠,就是现在的安丰乡大夫村北处,原西门豹祠后墙内。

历史虽有掘豹墓记载,因豹在后人心目中的威信确立已久,我推测即使掘后还会二次回葬。再不继尸骨移位他地再葬,也应有后人以衣冠冢而立原处留念。

当然在没有发掘出新的证据时,只是推敲设想,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证实此论。

御碑楼石刻拓片

现在的西门豹祠遗址碑廊上除不同朝代的四通碑外,在东北角又收集了清乾隆皇帝在丰乐镇亲笔所提《丰乐镇》诗的御碑楼石刻残碑三块。

丰乐镇御碑楼拓片

一声叹息!

邺盛繁华散落尽,

三里红庙颓荒原。

游古西门大夫祠,

不见殿前弯漳河。

会议现场

幸事来临!2021年12月22日,安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安阳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介会》和《安阳市曹操高陵等项目招商推介会》,并大力打造安阳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文化旅游发展重要景区。西门豹祠含在其中。

今年有望重修西门豹祠及邺文化古迹,相信关心豹祠之士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