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膨胀的“大邱庄土皇帝”禹作敏,他的兴衰史

【导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人借助机遇实现了个人的梦想,然而有人却迷失了自己,这就是禹作敏的故事。

【正文】

在中国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此时,全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农民企业家等等典型的个人。

天津静海大邱庄的禹作敏,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可以这么说,他以一己之力,在10年之内,使大邱庄这个远近闻名的“讨饭村”,变成了“首富村”。

可是,禹作敏在巨大的荣誉面前,终究还是迷失了自己。他渐渐地膨胀得不像话了:目无法纪、草菅人命、唯我独尊。

一,聪明的禹家娃

1930年的初夏时节,天天都是濛濛的细雨,弄得人心情都是灰扑扑的。就在这天,静海大邱庄的禹家,第三个孩子降生了。

虽然添的是个男孩, 但并没有带给这家人多少快乐。众所周知,大邱庄的贫穷是有名的。相传,附近的姑娘愿意过天天吃米糠、挖野菜的日子,也不愿意嫁到大邱庄来。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留传下来的一句俗语:“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意思就是说,在古时候的皇宫里面,最受宠爱的就是长子,因为皇室立太子,有立嫡立长的规矩;但是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最受喜欢的却是最小的孩子。而现在禹家夫妻年纪并不大,以后肯定还会有孩子的。所以,现在生产的这个孩子,注定了得不到父母的多少疼爱。

世上的事情千千万万,从来都没有绝对一说。作为禹家的老三,这个孩子从小就很省心。他不喜欢哭闹,总是安安静静的。尽管家里吃的没有什么营养,但是禹家老三,却在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就会走路了,不到两岁的时候,话也会说了。

这让禹父很开心,认为是家里的祖宗保佑,家里会出一个状元。禹老三都三岁了,还没有名字呢。禹父特地去找了村里一个有些学识的老师,请他帮忙给老三取个名字。老师给禹家老三取名“禹作敏”,就是聪慧、机敏的意思。

禹作敏也没有辜负爸爸的心意,上学期间,老师教的知识,他学一遍就会了,老师见着人就夸说禹家老三聪明。

禹作敏不但学习很好,回到家里也非常勤劳,有什么活是自己能做的,从来都不需要父母安排,自己就默默地做完了。因此,他自然就成了父母最喜欢的那个孩子。

世上不幸的事,总是发生在你始料不及的状况下。在禹作敏9岁那年,一场特大洪水中,禹父遇险离世了。这个灾难对于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禹作敏再也不能去上学了,他只能放下书包,跟村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帮忙家里减轻负担。

禹作敏慢慢地长大了,看着家里人为着吃饱肚子,一天到晚都在劳作,但现实还是不乐观。他瞒着母亲,偷偷地攒钱买了一头骡子,在村子里帮人拉东西,赚点小钱。他一直以来都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白天的时间辛苦跑运输,晚上就去夜校学习。

禹作敏本来就很聪明,学东西很快。通过夜校的学习,对于一些会计类的事情,如打算盘算账、拉账本,他都做得不错。村子里面谁家有一些关于账目方面的事情,都会找他帮忙,他也很乐意。时间一长,村子里面的人都叫他“禹会计”。

1960年的时候,他所在的生产队推举他做生产队长。做了生产队长的禹作敏,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才能让队上的人吃上饱饭。

一天,他赶着自己的骡子,给一个村民送东西去县城。返回的途中,经过一个卖牲口的市场,看到有一家卖驴子的老板在极力地向人推销几头有问题的驴子:有的脚是跛的;有的眼睛有问题;有的耳朵有问题。他走过去跟老板聊了聊,知道这几头都是母驴。

回到家,他立即叫了生产队的人员来开会,跟他们说每家出点钱,买几头母驴回来,等生了小驴子就可以卖钱了。对于禹作敏的提议,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

成年的驴子,买回来养了两个月,找了头公驴回来,就怀上了。来年,生了几头小驴,在队里人员精心的照顾下,长得壮壮实实的,不但回本了,还能盈利分一点钱给每家。

禹作敏为了调动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他告诉自己的生产队的人,谁做得多就得的多,不用把劳动所得交集体统一分配。这样下来,他们生产队的人收到的粮食是最多的。弄得其它队的人都很羡慕他们生产队。

二,禹作敏摘村贫帽

禹作敏44岁的时候,被乡亲们推举为大邱庄的党支部书记。上任的当天,禹作敏就对乡亲们作出了承诺,三年之内一定让大邱庄摘掉贫穷的帽子。

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大邱庄的土地都是盐碱地,非常的贫瘠,可以长出来的粮食非常有限。为此,他特地到大寨村去找陈永贵学习。

禹作敏学习回来,就召开紧急会议,要把大邱庄所有的地整合成一大片。说干就干,他带着村民们,一大早出门,不天黑绝不回家。

渴了就到河边手捧河水喝几口,饿了就吃带来的煎饼,累得实在干不动了,就铺点麦杆躺下眯一下,醒来继续干。在禹作敏的带领下,大邱庄的田地,成了一马平川的样子。接下来,就是修建排水系统、修路。

一翻辛劳下来,粮食也就多收了一点点,离禹作敏的脱贫蓝图,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很快就到了换届选举的时间了,禹作敏请求乡亲们再给他三年的时间。

这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禹作敏通过前三年的时间,也明白了。大邱庄要想富,光靠种地是没办法达到的。此时,他的心里想的是,村子里有很多废弃的钢材,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

他找到了村子里一个之前在钢铁厂做过工人的村民,问他村子里面那些废弃的钢材,如果开个钢材厂,是不是就有用了。村民告诉他,这个完全没有问题,如果真的办钢材厂,技术跟管理算自己的。

禹作敏很高兴,解决了两个问题,离办厂的目标近了一步。他去打听了一下,办钢材厂,最低的资金要10万元。他召集村民们借钱,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5万元。还有5万元的缺口,跑了不知道多少次信用社,终于借来了5万元。

他跟那个钢材厂的工人去天津买了一台二手轧钢机回来,大邱庄的第一家工厂就算开起来了。

过了一年,他们还清了所有欠的钱,还有30多万元的盈利。有了钱就好做事,禹作敏又扩大了生产线。赚的钱就用来发展农业,他把大邱庄分成4个农业组,村民们可以承包土地,村里出钱买了机器,生产进入机械化时代。

到1984年的时候,大邱庄的固定资产已经快超过两千万了。这个时候的大邱庄,村民大部分都搬到村子里统一建的别墅型的房屋里面,禹作敏是最后一个搬进去的。

“小有所教,老有所依”这是禹作敏的理念。于是,他安排建了养老院、学校,大邱庄的孩子上学是不用钱的,人老了没有儿女的可以去养老院。不管是村民自己的住房,还是养老院、学校等公共设施,水电费都是由村里的统一支出的。

这时的大邱庄,再也跟“光棍村”搭不上边了,周边村子的姑娘,也开始想方设法地跟大邱庄的小伙子沾点边。

禹作敏又想到了一招引进人才的方法,他设立了一个“特别贡献奖”,奖金高达10万元。只要你为村子里做出了大的贡献,那就有奖金。一时,各方的人才都朝着大邱庄而来。很快,禹作敏的“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成立了,旗下的一些印刷厂、电子厂等等也都盈利了。

1987年的时候,大邱庄成为了全国首个亿元村。他的工业产值超过2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了4千万元。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看如今的大邱庄:10年的时间,从之前家家破烂的茅草屋,变成了今天家家住大别墅;从之前的野菜糊糊都吃不饱,到今天上学,养老村民不用自己出钱。

1992年的时候,大邱庄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园,共有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超过45亿元,纯利润超过5亿元。大邱庄工业园的产值上升到百亿元,就连著名的华西村都比不上大邱庄了。

然而,禹作敏在巨大成功的背后迷失了自我。他渐渐地膨胀得不像话了:目无法纪、草菅人命、唯我独尊。

禹作敏的住房是搬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现在这样他才满意。现在禹作敏的住处有“小中南海”之称,里面有设施相当奢华,别墅内的电话是镀金的,外面有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门口设有接待室,要见他没有预约是见不到的。

他的出行更是夸张到极点,出行座驾是奔驰600,前后更有百人队伍的保镖开路及保护,他的衣服没有上万元是绝不上身,村子里的重要岗位都是他很信任的人。目前的大邱庄,就是禹作敏的“一言堂”。

然而,他的膨胀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他做不到的。

禹作敏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他开始认为自己才是大邱庄的创造者和所有成功的根源,开始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以权谋私、妄自尊大。

一次,禹作敏在医院住院,他的待遇让人吃惊。隔壁住了一个退休老干部,他对禹作敏的奢华感到不满,以为共产党员应该廉洁奉公。于是,他去质问禹作敏:“你这么大的派头,真把自己当成‘土皇帝’了!”

禹作敏并不买账,回道:“既然你这么看得起,那就请把那个‘土’字去掉。”这样的回答令老干部气得直哆嗦,但也无可奈何。

然而,这并不是禹作敏狂妄的唯一体现。他迷信权力,自视甚高,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更是肆意践踏他人的权益。一次,他听到有人对他质疑其贪污腐败,便招来手下的人暴打那人并没收他的财产。禹作敏更是自称是为民除害的英雄,对待违法行为维持自己的个人利益没有丝毫顾忌。

在一次残酷的刑事事件中,禹作敏对一个年轻人实施暴力,并导致其死亡。他以个人意志和蛮横行径摧毁了一家庭,丧失了人性的良知和良心。

此时,禹作敏已经违法乱纪,背弃了共产党员的信条。他执迷于权力的欲望,无视法律的制约,最终陷入了深渊。

在他成为富豪和当地党政领导人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人的哀叹和苦难。大邱庄的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这背后却是以普通村民的牺牲为代价。

然而,禹作敏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的漠视,并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终于,他的种种罪行被揭发出来,受到了严厉的审判。

1999年10月3日,禹作敏因心脏病突发,在天津天河医院去世。

禹作敏的兴衰历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他在创业初期表现出了拼搏和创造力,但随着权力和财富的增长,他渐渐失去了对人性和社会公正的敬畏。他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最终堕入了腐败的深渊。

作为一名中国自媒体创作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关注社会现象的不公正和人们的苦难。我们要记住,权力和财富并非目的,而是一种责任。只有保持良知和正直,才能在写作中发出真实而有价值的声音,引导社会走向正义和公平。

【结语】

禹作敏的故事告诉我们,追逐权力和财富并非一切,我们不能忘记最初的初心,要始终保持谦逊和良知,用我们的写作能力传递真实和正义。作为写作者,我们应该警醒自己,追求成功的同时,要明辨是非、正义与道德。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写作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