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对手非常大胆且熟练。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但请容我说一句,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这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对隆美尔的评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墨索里尼为了证明意大利是“伟大的国家”急切地想征服新殖民地,然而意大利的部队素质低落,意军在北非的战场居然节节败退,最后只得寻求德国协助。纳粹德国最高领导人希特勒于是派出他手下的常胜将军、刚升为中将的隆美尔出征北非,领导由德意两国兵团组成的北非军团。

上图:隆美尔(左)与希特勒。

北非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环境严酷,白天温度可达摄氏50度,晚上又瞬间降到摄氏0度,夏季非常长,水资源缺乏,种种因素都让欧洲人非常难以适应,经常脱水、中暑或者罹患痢疾。飞扬的沙尘也会使武器和通讯设备的功能及寿命下降,不定时的沙尘暴也会妨碍电波通讯,影响作战时的通讯。不仅生存环境要适应,作战方式也和欧洲不大一样,由于沙漠没有遮蔽物,敌人容易被发现,相反的军队行踪也容易暴露,战略显得更加重要,要如何在发现敌军后迅速进入作战模式,同时不被敌方发现是作战制胜关键。


善用沙漠地形,隆美尔在北非如鱼得水

隆美尔在北非充分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干,他灵活运用部队武器,有效利用沙漠的地形特点进行攻击,多次以少胜多,击败北非的英国军队,占领了图卜鲁克,征服昔兰尼加还将英军逐出利比亚。然而再好的战术也无法弥补物资的悬殊,当时英军的后勤补给远比德军来得多且快,希特勒正在着手入侵苏联,也不太重视北非战场,北非军的补给愈来愈不足,甚至连坦克需要的石油都没有,且经过14个月战役,士兵们健康状况越来越差,隆美尔本人也深受痢疾与眼疾所苦,北非军最终走到瓶颈,逐次被盟军击败,最后希特勒只得放弃北非战场,隆美尔也被调回欧洲养病。

虽然德军最终没办法打下北非,但在艰苦的作战环境和缺乏物资的状态下,隆美尔竟还能多次击败英军,苦撑14个月,足以证明隆美尔的战略能力。隆美尔被英国人封为“沙漠之狐”。此外,隆美尔对待战俘的方式也相当慎重,不会随意虐待。

隆美尔二战成名,部队来去无踪号称“幽灵师”

1891年出生的隆美尔,年少时的梦想是担任工程师,后在父亲的鼓励下从军。一次大战前他就在军中服役,一直到二战才声名大噪。隆美尔在1940年接掌纳粹德国的第七装甲师,他虽为步兵出身,却十分熟悉机动作战。当时德军共有2800辆的坦克、盟军却有4000辆,但他率领的第七装甲师速度极快,行踪难以捉摸,以速度弥补数量劣势,被英法联军称为“幽灵师”,来形容他们来无影去无踪。他们率先渡过塞纳河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边的瑟堡,俘虏人数高达9万多人,战果丰硕。

此外,第七装甲师在阿拉斯战役中遇到武器精良的英国军队,德军配备的37毫米PaK 36战防炮遇到英国的玛蒂尔达二型重装甲坦克,根本无效。

隆美尔于是将88毫米高射炮用作反装甲用途,对付玛蒂尔达二型,足见隆美尔大胆的作战风格,最后英军在隆美尔手中蒙受大量损失,只得撤退。


涉入失败政变,遭希特勒逼迫自尽

自希特勒当权以来,德国仍有反对其政权者,二战后期,反对者主张刺杀希特勒以推翻以纳粹为首的德国政府、进而和西方同盟国达成和平协议。1944年7月20日,反希特勒的军官们在战地指挥部“狼穴”基地引爆炸弹,企图借此炸死希特勒,但最终功亏一篑,只让希特勒受到轻伤,行动失败。希特勒下令逮捕反抗分子,隆美尔也牵涉其中。

上图:7月20日密谋案发生的现场。

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遣的两名使者威廉·布格道夫和麦塞尔将军带着氰化物胶囊前往隆美尔家中,二人逼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无法抵抗,在卡车上被迫服下氰化物胶囊,时年53岁。事后德国官方宣称隆美尔死于心脏病,并举行盛大的国葬来哀悼隆美尔,一直到二战结束后,隆美尔的真正死因才水落石出。

埃尔温·隆美尔这个名字,至今一直都深深烙印在历史长河中!在各国涌现的所有“璀璨将星”中,真正能做到敌我双方都普遍认可,且“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的,可能只有隆美尔一人。

隆美尔自杀后他被安葬在乌尔姆小镇赫尔林根教堂的一块墓地中,1974年以前,这位二战德国传奇名将,一直都是独自承受着那缕凄凉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