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赵翼有一句名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们通常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有一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先秦是散文的黄金时代,汉代是辞赋的鼎盛阶段,唐宋是诗词的豆蔻年华,元代是戏曲的丰收季节,明清是小说的峥嵘岁月。其中,四大名著就是明清小说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著作,以至于后人常常提及和争论"少读西游,老读三国;男读水浒,女读红楼"的话题。

四大名著通常是指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小说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写各路英雄纷纷上粱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部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

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的故事,他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山寨,并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近城池的战争,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

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的战争,到最后鸟尽弓藏,悲壮死亡的故事。

《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 不得不承认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也看到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让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说一下内容的大概:

《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从情节构想、人物塑造以至艺术手法上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

1~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重点是“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8~12回写如来派观音入东土寻取经人,而唐太宗因为答允要救泾河老龙却未能救老龙之命,被老龙索命来到地府,幸得判官崔珏相救回阳,建水陆大会超度一众冤魂,由玄奘主持大会,菩萨显圣,要玄奘去西天取经,写取经的原由的来历,交代取经缘起。

13~100回写唐玄奘赴西天取经,一路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坐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得真经,返回东土。 全书的精彩章节:大闹天宫、观音劝三徒拜师唐僧、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高老庄招亲、智激美猴王、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二仙收人事等。

通过西游记,作者把不满当时黑暗的生活现实,但受到时代的局限,只能借助神话的形式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以神话的形式来抨击昏暗的社会现实。奇幻的故事,无不来源于现实生活。小说中人间的是与非、人和物,都投射着作者所生活时代的人物的影子。

作品特点: 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宝黛的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主要介绍小说的艺术构思、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

  • 从贾府生活上来描写,可这样分

第一回以甄士隐家的败亡作引子,说明小说的创作缘起;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巧妙介绍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环境;

第三、四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叙写林黛玉、薛宝钗寄居贾府的因由,男女主角一一登场;

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揭示了大观园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归宿,以及贾府最终一败涂地的结局,有人把这一回称作《红楼梦》的“纲领”。

第六回到第十八回,主要写贾府的繁华和欢乐,是贾府所谓“鲜花着锦”的兴盛时期,实际表现了贾府生活的糜烂和腐朽。其中“茗烟闹书房”“贾瑞起淫心”“可卿大出丧”“元妃省父母”等故事,写了贾府教育的溃败、道德的沦丧、生活的靡费。特别是“出丧”和“省亲”两件事,极力渲染了贾府的豪华和奢侈。 从第十九回到第一百一十八回,集中笔墨,着力描写贾府的衰败过程。其中“宝玉挨打”“除夕祭宗祠”“探春理家”“偷娶尤二姐”“抄检大观园”“林黛玉之死”“查抄宁国府”等故事,叙写了贾府的后继无人、经济困窘、道德败坏、人情浇薄、家族内部矛盾的加深等。

结尾两回,写宝玉“中乡魁”,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 从宝黛钗爱情婚姻这条线上来读红楼梦,可以这样分

第三回到第八回,写了宝黛爱情的萌生。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后,与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培养了纯真的友情。第八回写黛玉对宝玉和宝钗的亲密关系,心怀猜忌,三人之间第一次产生了感情纠葛,标志着黛玉已暗暗对宝玉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九回到第三十二回,写宝黛爱情的发展。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宝黛之间的三次误会和矛盾:第一次是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第二次是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第三次是第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经过相互试探,疏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写他们消除了所有误会,由彼此猜疑到引为知己,他们的爱情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第三十三回到第七十九回,写宝黛爱情的成熟。黛玉经过多次痛苦的试探,了解到宝玉对自己的专一,从此他们互相尊重,彼此体谅,情同生死。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写她在宝玉送她的绢帕上题了三首绝句,表明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心迹。随着他们爱情的成熟,悲剧因素也在发展。第七十八回宝玉所写《芙蓉诔》,名为悲悼晴雯,实际也预示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

第八十回到第九十八回,写宝黛爱情的毁灭。自第九十六回开始,小说用三回篇幅,集中写贾府统治者用“掉包计”,诱骗病中的宝玉与宝钗成亲,终于扼杀了宝黛的爱情和幸福,黛玉含恨而死。

第九十九回以后,写宝玉和宝钗婚姻的不幸。宝玉终于抛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弃却尘缘,出家而去。

《红楼梦》的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四大名著各有特点,影响深远。这四部著作在中国几百年、几千年中都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它们分别从四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精神、人生哲理等方面内容丰富。在语言文字和表达手法上都是丰神巧语,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经过多少年的传承演变,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作。阅读这四部作品有助于增进个人品德、审美和世界观,综合提升个人素养和修养。它们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内里价值,阅读有助于了解和弘扬民族文化根源。四大名著它们寓教于乐,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可以成为一生阅读的精神支柱。